2013-11-08 09:18:00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人民网
【关键词】
就业率 被就业 注水 就业观念 教育机制
【热点背景】
1、又是一年招生季,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就业率”成为各高校形形色色的招生简章上最吸引眼球的噱头。
“看起来形势大好,可实际上几乎家家有水分!”北京某重点高校研究生部负责人赵岩却坦言“就业率注水早已成公开的秘密”:以他所在高校为例,今年对外公布的研究生就业率是95%,可实际情况却要“至少砍掉三分之一”。
“注水就业率”被曝光其实并非首次,教育部也三令五申“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必须遵照‘四不准’原则”,但一些学校或明或暗诱导毕业生“炮制”签约的做法还是禁而不止。
毕业一个多月,已经“就了业”的,还在找工作。“好好准备下,去浙江一个医院面试,成败在此一举了。”而就在前不久,这位湖北某医药学校大专毕业的张丽女生,刚刚向学校递交了就业协议,上面赫然写着“已被武汉某标签公司接收”,“那啥都代表不了,只代表一个章。学校有规定,不交就业证明就不发毕业证,我们班大部分学生都是托关系找单位盖章。”
“反正只要一个章,大不了花点钱。”因为认识一家超市的老板,大连某高校毕业生李磊不仅早早“就了业”,还因帮着班里十几位同学“敲上了大红章”而小赚了一笔,“学校只认章,就了业就能成为一个有效分子,才没人看什么质量。”
这个就业季,和他们一样辗转求职后“被就业”的毕业生绝非少数,还有不少人在网上晒出了五花八门的“注水”就业方式:刻假公章“假装”就业、一个小卖部签下30名本科毕业生、百元网购就业协议……而被逼造假的原因也大致相同:对没能签约就业的学生,轻则派辅导员软磨硬泡、重点监控;重则扣留毕业证书,不予发放。
“被就业”坑害学生,更坑害教育。可面对指责,杭州某高校的赵老师却显得满腹委屈:“老师压力也很大,毕业生就业时,班主任之间竞争很激烈,如果排名很低,以后的工作、待遇都会受到影响。”
据了解,教育部曾在2005年发文规定,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而招生数量与政府教育经费划拨、各种科研立项、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密切相关。
“很多地方还把硕士点、博士点的设置和就业情况挂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点也不稀奇。”从事就业工作多年的刘林把这些规定称作牢牢捆绑高校的“紧箍”,让就业率造假成为不少高校的“无奈之举”。
2、“近几年,常有人才中心与学校主动联系,为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学生们还会比较各家人才中心的收费情况,然后进行选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北政法大学老师介绍说,“西安的落户政策比较宽松,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只要在西安城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聘用协议或劳动合同的都能落户。所以,那些希望落户西安,但又暂时没有找到就业单位的外地生源毕业生,就先与人才中心签订协议,单位由人才中心负责安排。反正学生也不会真的去报到,那些单位到底叫什么,是什么情况,也就没人关心。”
据一个毕业生介绍,班级40余名学生中,共有4人属在西安“人事挂靠”。
但记者通过查阅这个班级全部学生的就业协议,发现用人单位为私营企业,同时盖有西安市各区人事局“干部调配专用章”的有将近10人。其中谁是确已就业进行“人事代理”的,谁是“被就业”的“人事代理”,记者无从辨别。
对此,一位西安市民表示,这类事情早就不新鲜了,他自己就曾给几个人办过类似的假协议,“也是朋友拜托,孩子想留西安,我就去找了几家‘皮包公司’,替他们盖好章,就办成了。”在他看来,学校按照学生的意愿,“帮助”他们落户,无可指责。
对于学校来说,这类假协议也提升了学校的就业率。但西北政法大学就业办老师说,“我们让学生实现人事挂靠的目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平台。这与抬不抬高就业率没有关系。”针对社会上关于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质疑,他建议,“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不应以签不签订就业协议为依据,而应统计实实在在的就业情况。”
3、“就业率‘注水’现象,有违高校一直倡导的诚信建设,不仅对学校本身产生信誉危机,还会使社会产生人才信任危机,使学生个人产生新的学习无用论思想。”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史秋衡如是认为。
但不少专家指出,就业问题十分复杂,多年来不仅是国际社会上的一个难题,更是高校难以独自面对的棘手问题,“更何况,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是让高校自身统计就业率,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数据的客观性自然值得推敲。”
有专家建议,在统计高校就业率时应引入第三方评价,由人社部门或第三方机构进行统计评价,扼住造假的源头。
史秋衡则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率造假问题,还应积极转变“敲个公章就是就业”的粗糙认定方式,更关注学生就业质量。他建议,教育部门可在政策分类引导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联合其他部委制定高校专业设置基准和产业行业标准,促使社会建立良好的就业结构与秩序,让高校从关注就业率这一外部因素,变为专注就业质量这一内涵要素,“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应该转变唯就业率论英雄的狭隘观念,允许一些高校转型期就业数据暂时很难看,同时督促一些乱作为高校要严格自律。”
4.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于2013年5月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责任、各方努力、加强引导、综合施策,把扶持高校毕业生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拓宽就业领域和渠道,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到基层、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就业,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要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切实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要严格规范用人单位招聘行为,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大力促进公平就业。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突出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和职业对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适应社会的本领,推动高等教育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协调配合、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确保实现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的目标。
【考点分析】
一、概括题
结合给定资料,请概括高校虚假就业率产生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答题思路】
概括题答案全部来源于给定材料,通过审题可以得知概括的目标为高校虚假就业率问题的原因,也就是跟高校和就业率相关的种种“不好”,通过阅读技巧五原则在材料当中找出关键词并进行总结归纳既可得出答案。最后要注意答题条理,可按万能思维体系进行梳理。
【参考解析】
一、学校政策限制。学校明确要求未签协议不予发毕业证书,促使学生签假协议。
二、教师考核机制不合理。教师待遇、职称与学生就业率挂钩。
三、学校教育理念偏差。一味追求就业率而忽视对教育质量的重视。
四、教育体制不健全。招生数量与政府教育经费划拨、各种科研立项、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密切相关。
五、缺少严格的监管。学校是统计就业率的唯一主体,缺少监管机构,就业率认定方式科学性差。
六、社会中存在为虚假就业率服务的非法经营主体,为就业率造假提供了条件。
二、分析题
给定材料中反映了高校就业产生的一些问题,根据给定资料,请谈谈对于“被就业”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认识透彻,逻辑清晰,不超过300字。
【答题思路】
本题为现象分析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中的问题多角度的思考分析并作出合理推断。本题分析的要素为问题的表现和原因,要分别进行阐述。先要对材料当中的问题进行概括,对“被就业”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答案。答案要注意有条理有逻辑。
【参考解析】
被就业是指学校为提高就业率,应届毕业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或是在学校的要求下,签订假协议,证明该毕业生已就业,这一数据作为学校就业率统计。这是一种被动、虚假的就业方式,一方面是学校盲目追求高就业率,另一方面是学生迫于学校压力为了获得毕业证被迫采取的一种行为。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同时也给学校造成信誉危机。
三、对策题
结合给定资料,提出解决高校就业率造假的具体建议。
要求:措施全面,针对性强,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答题思路】
考生提出对策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通过问题和原因逆推,通过对材料中的相关做法进行总结,通过生活经验进行推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万能八条,通过对政策、观点的理解进行摘抄转换。对策要注意可行性和针对性,按照主体、对象、方式、内容、效果进行扩充,并且一定要能够解决材料中的全部相关问题。答案要注意有条理,分条作答。
【参考解析】
一、建立科学就业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由人社部门或第三方机构进行统计评价,扼住就业率造假的源头。
二、学校转变教育的就业理念,对于学生培育更加注重就业的质量而非数量。
三、教育部门制定合理政策,正确引导高校的教育发展,并联合其他部委制定高校专业设置基准和产业行业标准,促使社会建立良好的就业结构与秩序。
四、相关部门和社会转变唯就业率论能力的狭隘观念,营造健康的社会就业氛围。
五、高校要严格自律,要客观、公正的统计和公布毕业生就业数据。
四、公文写作
假如你是市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请拟写一份《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答题思路】
本题要求写一份指导意见,先要了解指导意见的基本格式,称谓、正文、落款要齐全。另外身份是是市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化。该公文的主体部分为指导意见,应当为各单位提供有效的建议方法,故主要写对策。需要注意1.意见是就贯彻执行上级精神提出带有宣传、引导、说明、阐释意义的指导性文件,语气要相对缓和,不应使用命令行的强制口气。 2.意见中较多地使用说理的表达方式,但说理要求简明,不应用写论文或宣传材料的手法做全面论述。3.意见大多是就现实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经过调查研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因此,意见的写作要注意选题,深入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资料。
【参考解析】
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企事业单位、各高校:
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精神,解决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市决定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市企事业单位要认真领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的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帮助广大毕业生就业的工作
二、市政府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就业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定期举办多种就业洽谈会,并设立专门就业咨询部门,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问题咨询和服务
三、各企事业单位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岗位,为高校在校生、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实习岗位
四、各高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就业质量而非数量,要加强与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
五、各高校要根据用工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培养方式和专业设置,确保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调,同时邀请知名企业家做讲座,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六、各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基层工作,积累经验,增强自身竞争力
市政府
XXXX年X月X日
范文评析
【答题思路】
这类文章既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一些实际对策,写成策论文;也可以从被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入手,写成政论文。
文章一般应做到中心明确,可以将文章题目设置为论点,开篇后注意尽快显明的点出论点,文章的每个论点紧扣总论点展开,每段开头或结尾照应总论点。二是要做到思想深刻。这要求文章的行文与内容,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内容!就文章写作来说,要有所提升、文章要有一定的高度,联系理论热点。三是结构完整。一篇完整的文章必须具有的环节:标题、开头(认识环节)、总论点、分论点、过渡、分析环节、解决环节、结尾等。其中,认识、分析、解决等三环节缺一不可。同时,内容要充实,字数的分配合理,论证也要多样化。
被就业的新意在哪里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引起舆论对的声讨。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就业率造假,早已不是新闻,每年都有曝光;而这样的声讨,几乎年复一年。对于就业率造假的危害,包括误导公众对教育的评价、误导就业政策、对学生进行反教育等等。
从“要求学生就业”到“学生被就业”,高校的就业率造假日益疯狂,这反映出三方面问题。其一,教育部门对就业率造假的查处不严格,纵容高校的造假行为。虽然教育部门早就有“严厉打击高校就业率造假”的通知与规定,但近年来鲜见对高校就业率进行核查,并严肃处理责任人的案例,久而久之,高校也就更加胆大妄为,甚至公开交流造假经验。
其二,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暗淡,其他“造假”手法已经无法奏效。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意识到高校在就业率统计中“可能”存在造假行为,尤其在灵活就业的统计中,于是强调签约就业。高校要求学生出具就业协议书换毕业证书,以及要求家长帮学生就业,都是想提高签约就业率,但如果家长、学生不配合,或者配合力度有限,提高签约就业率,难度不小,“被就业”则直接省去了动员家长、学生的麻烦,学校就业老师关在办公室里,一天之内就可以大幅提升学校的签约就业率。
其三,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高教系统的政绩工程之一。就业率于学校而言,不但关系到专业的生死(教育部门有将就业率与大学专业停办、减招挂钩的规定),还影响学校的形象和招生;于教育部门而言,关系到对政府的大学生就业 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所管理的高校办学质量是否高、大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对地方政府而言,则关系到对上级政府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否高度重视、执行有力。本来,如果就业率统计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大学、教育部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就业率,并无不妥,但是,如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心思,集中到了数字上,就业率的统计,反过来会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掩盖了严重的就业困难、教育质量低、社会对大学生评价差的问题,就业情况失去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度调节作用,造成教育的恶性循环。
由此看来,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经成为一个与就业形势、真实就业情况无关的数据,失去了评价办学质量、教育质量、就业情况的基本价值。从客观上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能由高校自行统计、上报教育管理部门发布,这难以保证就业率的客观、准确;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也不能与学校的拨款、招生指标、专业生死直接挂钩,在如此密切的利益关系下,高校造假的原始冲动难
以杜绝。
为此,必须调整就业率统计方式。首先,应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每所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具体岗位、薪资待遇、用人单位评价进行调查。其次,应从重点统计8月31日之前的初次就业率,转向跟踪统计毕业生毕业半年、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真实就业情况。最后,就业率不能用来作为政府部门确定高校拨款、招生计划的硬指标,而应作为一种公开信息,提供给受教育者,以便他们更好地选择高校、选择专业;提供给高校,以便高校能集合自身办学传统与特色,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供给用人单位,以便用人单位能招聘到适合自己的大学生人才。这才能让就业数据,真正为教育发展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
【文章评析】
本文标题新颖,中心论点明确,结构清晰完整,论证充分,语言规范又通俗易懂,是申论文章的典范。
【政策精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
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通知
(一)开展实名登记
各地对高校或教育部门提供的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按户籍地进行层层分解,由基层平台主动联系,对回到当地求职的,掌握就业服务需求;对未回当地的,掌握就业状况并宣讲政策。
(二)提供职业指导
通过向高校毕业生宣讲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当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树立正确的求职就业观念;通过开展职业素质测评,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自身特点、职业能力,合理确定求职方向;通过组织团体指导、应聘模拟训练等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求职应聘能力。
(三)提供就业信息
广泛收集发布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分行业、分专业专场招聘活动和网络招聘活动。通过短信、微博等方式,为登记求职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定制定向发布就业信息。对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帮助其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四)提供创业服务
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五)开展重点就业帮扶
各地要将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工作对象,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确保实现就业。对残疾高校毕业生,要配合残联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落实企业按比例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对接受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后仍难以实现就业的,可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有着落。按规定落实好城乡低保家庭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
(六)组织就业见习
通过多种途径发布就业见习岗位信息,组织开展见习供需见面活动。规范见习管理,加强见习期间的跟踪指导、考核监督、安全管理,提高见习质量。落实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补助政策,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七)组织职业培训
对有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各地要结合其专业特点,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按规定落实相关补贴政策。
(八)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地方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托管、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一系列服务,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到小微企业就业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九)加强劳动权益保护
各地要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及时纠正性别歧视和其他各类就业歧视。加大劳动用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后的合法权益。
【相关推荐】
2013年政法干警面试招生简章
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双11脱单三步走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